09/21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百亿补贴“复杂化”,沦为下一个双11?

@新熵   原创 

作者丨古廿  编辑丨伊页 

2019年的618前夕,拼多多第一次推出百亿补贴活动,持续至今终成为用户心智中的全网低价主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小电商平台对百亿补贴类型活动的跟进、更新、升级,都成为大促来临前必备的厉兵秣马。

去年4月份的淘宝百亿补贴升级,主要面向了商家。下调佣金费率,对能提供全网低价商品的商家,平台甚至直接给出0佣金激励,以争夺优质的供给侧资源。

今年率先启动的活动,则主要面向了消费者。4月23日晚淘宝启动了“百亿秒杀节”,在全网低价的基础上再打7折。除了补贴之外,运动户外、美妆、手机3C、食品生鲜等行业也推出了满300-40元或立减13%活动。

不过更大的优惠力度,并没有像之前的百亿补贴一样收获全网好评,反而有部分消费者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起“不好抢”“抢到了主动发起退款”等糟糕体验。

在活动启动当天,淘宝百亿补贴项目负责人表示,本次淘宝百亿秒杀节限时活动有超2000万货品参加,带给消费者闭眼买、无需比价的快乐。但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想要闭眼买得爽并不容易。

首先,相比此前百亿补贴的全年常态化,淘宝升级后的百亿补贴活动时间限制在4月23日-4月28日,更像是一场披着低价外衣的秒杀活动。

其次,在商品选择自由度上,和此前百亿补贴往往针对单款产品不同,这次活动海报的主推商品以套件为主,比如苹果全家桶,戴森全家桶等,更像是把之前的凑单权交给平台变成了团购低价套餐。

最后,在数量上“难抢,抢不到”竟成为用户常态。此前百亿补贴中即使是新款iPhone只要想买就能买到,这次百亿补贴更像是一场低价“耍猴”的营销行为。

另外在低价策略上,也不同于此前的一口价模式,还升级了满减、7折、立减13%等活动价格标签,更简单的低价在用户理解中变得更复杂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复杂化是一种电商玩法走向全网常态化后的必然结局,在主流电商平台全部跟进后,走向内卷的百亿补贴也不会例外。百亿补贴曾经一直以真金白银补贴用户的坚持,成为全网低价简单化的代名词。

上一个内卷之下走向疲态的还是发起于2009年的双11光棍节。在中国电商江湖格局的多年演变中,不断叠加复杂化的大促玩法最终积重难返,在去年的第15个年头被外界评价为“氛围冷清”。

冷清的主要原因是双11不再是低价消费心智的主场。据第三方数据统计,2023年双11仅有半数商品做到全年最低价。不少消费者抱怨“满减凑单太麻烦”“套路太多,懒得算”“需要蹲守直播间、还要分批付定金尾款,太麻烦”,对于花样繁多的购物优惠设计不胜其烦。

4月初,蔡崇信还在专访中反思称,我们砸了自己的脚。阿里过去忽视了用户体验,并因此整个集团进行了重组。不过从此次百亿补贴升级的活动来看,在更激烈的竞争中,一线执行层面眼里还是优先盯住了对手而不是用户。

今年刚刚第五个年头的百亿补贴,在逐步走向内卷化的过程中,会沦为下一个双11吗?淘宝已经开头,未来还需要看更多的电商平台是否进一步跟进内卷和复杂化,继续上演历史的螺旋。


AI财评
从财经视角来看,淘宝此次“百亿秒杀节”的升级活动,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吸引大量流量和关注,但从长期战略和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活动时间的限制和商品选择的局限性,可能导致用户参与度不如预期,尤其是在“难抢”和“抢不到”的反馈下,用户满意度下降,影响品牌忠诚度。其次,复杂的满减、折扣规则增加了用户的购物成本,这与电商平台追求的用户体验简化趋势背道而驰。此外,这种短期促销策略可能对平台的长期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尤其是在补贴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总体而言,淘宝需要在追求短期市场表现和长期用户价值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重蹈双11复杂化、内卷化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