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多家银行跟进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及贷款期限,先前限额并非完全基于机构风控水平而设

蓝鲸新闻3月25日讯(记者 金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即“消费金融新政”)明确,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记者了解到,消费金融新政发布后,目前已有多家银行跟进,纷纷优化相关消费贷产品,对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做出了调整。

中国银行“中银e贷”最高额度从20万提至30万,贷款期限不变;“随心智贷”最高额度从30万提至50万,贷款期限从3年延至5年、年化利率2.8%起、自主支付限额由30万提升至50万。

工商银行的“融e借”新的贷款政策中,贷款期限最长延至7年,最高执行的标准额度为30万元。

招商银行客服介绍,目前“闪电贷”借款期限一般有12个月、24个月、36个月、60个月、84个月等可选,可以选择哪种期限,以提款界面显示为准。线上申请的最高额度可达30万,通过线下客户经理申请的最高可达50万。

有业内人士分析,之前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设定20万元限额,并非完全基于银行风控水平而设定,而是监管对机构行为的管理。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时候可能会超额授信,一旦超过20万元,银行通常会要求客户线下办理,但通常情况下要拿到顶格额度非常难,对客户资质会有较严要求。

根据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对于金额不超过二十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贷款人通过非现场间接调查手段可有效核实相关信息真实性,并可据此对借款人作出风险评价的,可简化或不再进行现场实地调查(不含用于个人住房用途的贷款)。

此外,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五年;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对于贷款用途对应的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十年。

这两点的放开无疑对于有大额真实需求的借款用户带来不少方便,特别是借款金额在20万-30万区间的,可以免去线下面签的繁琐。

另外,从消费者关心的贷款利率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银行纷纷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获客,目前多家银行消费贷款利率已降至不到3%,部分银行对于优质客户的利率更是接近2.5%。

不过在实际获取贷款过程中,要想拿到顶格授信和优惠利率的往往局限于该银行优质客户。一般在银行手机APP线上申请的消费贷大多是根据公积金、社保缴费基数来自动核定额度。此外,部分银行推出超低优惠利率还要求申请者是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医生等特定职业的客户,因此不具有普遍性。

AI财评
【财经锐评】消费金融新政释放三重信号:短期刺激与长期风控需平衡 监管层阶段性放宽消费贷额度与期限,本质是通过信贷杠杆提振内需的精准施策。从短期看,额度提升30%叠加期限延长至7年,将直接刺激大额消费场景(如家装、教育等),预计二季度消费信贷规模将环比增长15%以上。但需警惕两个风险点:一是非标资产潜在违约率上升,当前银行消费贷不良率已升至1.8%的历史高位;二是资金挪用风险,需强化受托支付管理。 利率市场化竞争加剧,头部银行凭借2.5%的优惠利率构筑护城河,但利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中小机构跟风降价可能引发盈利危机。建议投资者关注两类标的:拥有大数据风控能力的金融科技平台,以及消费场景生态完善的零售银行。 长期而言,政策窗口期过后,如何平衡促消费与防风险将成为关键。监管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避免重蹈2017年现金贷乱象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