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叶才掌舵景顺长城,固收与指数业务能否撑起新增长极?

摘要:在基金行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层的变动往往备受瞩目,这不仅关乎公司的战略走向,更对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基金行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层的变动往往备受瞩目,这不仅关乎公司的战略走向,更对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8月5日晚间,景顺长城基金发布重磅公告,任命叶才为公司董事长,这一消息瞬间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景顺长城基金作为国内首家中美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自2003年6月12日成立以来,凭借独特的中外合资优势和稳健的投资策略,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其管理的非货基金规模达4606.38亿元,在行业内位列第11名,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叶才的任职履历丰富,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金融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他曾在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多个关键岗位任职,包括财务部干部、基建财务处助理会计师、资金处助理会计师等,一步步成长为财务部主任、审计部主任,之后又担任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重要职务。他还曾兼任多家公司的董事,如2007年8月至2015年9月兼任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兼任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4年1月至2024年8月兼任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叶才在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望为景顺长城基金带来新的战略布局。

此次换帅源于今年5月末,景顺长城基金前董事长李进因任职期届满离任,总经理康乐暂时代任董事长。如今叶才正式上任,标志着景顺长城基金开启新的发展阶段。事实上,早在6月末,叶才就已进入景顺长城基金董事会出任董事,业内也普遍预期他将出任董事长。8月4日,他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并正式入职,担任公司董事长。

回顾景顺长城基金的发展历程,其一直采取“中方控股 + 外方管理”的独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方股东在战略、薪酬、合规等方面参与把控,外方股东在投资管理上提供支持,双方充分授权管理层经营决策,保持了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稳定、沟通机制和发展机制稳定 。这种模式使得景顺长城基金在发展过程中,既能借鉴外方先进的投资管理经验,又能结合中方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景顺长城基金在业务布局上不断优化。作为权益大厂,其在持续发力固收和指数等业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从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迅速,已超过2300亿(天天基金网数据),取代权益基金成为规模主力;同时,指数基金规模也在不断增长,目前规模已有950亿元(天天基金网数据),以ETF业务为例,景顺长城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中,最新ETF规模达到617亿元。在2025年二季度,景顺长城非货基金整体规模增长323亿元,尽管权益规模缩水了120亿,但固收和指数业务的增长为公司整体规模的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然,景顺长城基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基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景顺长城基金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投研方面,虽然公司拥有专业的投研团队,但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风格的转变,精准把握投资机会,仍是需要持续优化的方向。在产品方面,尽管固收和指数业务发展良好,但权益类产品规模的缩小也反映出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还需进一步努力,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从行业角度来看,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管理层变更仍旧高频。截至8月5日,全行业共有107家基金公司出现高管变动,高管变更人数多达243人。在这种行业大背景下,景顺长城基金的换帅也是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新董事长的上任,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未来,叶才的加入或许会为景顺长城基金带来新的战略方向和管理思路。在投资策略上,公司可能会更加注重多元化投资,进一步优化权益、固收和指数等业务的布局,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投资回报。在产品创新方面,有望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凭借叶才丰富的行业资源和管理经验,或许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金融人才加入,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