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当裘山山的文字遇见时光陈酿,这场读书会藏着时间的答案

摘要:9月19日,由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与四川双流国际名酒品藏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品味时间读书会”在成都双流圆满举行

9月19日,由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与四川双流国际名酒品藏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品味时间读书会”在成都双流圆满举行。这场以著名作家裘山山新作《相逢可曾是故人》为核心的文化活动,汇聚了文学界、酒文化界及社会各界读者代表,通过名酒品鉴、作家分享、读者互动等多元形式,实现了文学与酒文化的深度交融,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兼具精神启迪与感官享受的文化盛宴。

当日下午3时,活动在四川双流名酒品鉴馆正式拉开帷幕。在全国第五届评酒委员、酿酒高级工程师、大国工匠、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胡义明的带领下,嘉宾们率先开启了一场穿越时光的老酒品鉴之旅。馆内珍藏的各类老酒琳琅满目,胡义明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收藏经历,细致讲述了每瓶名酒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时代故事。“每一瓶老酒都是一段被封存的历史。”他的讲解让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酒香更添厚重感,无形的时间仿佛在酒液中变得具象可感。

随后的读书分享会由作家、四川省散文诗学会秘书长宓月主持。“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无论是来自政府、企业、媒体还是文学界,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裘山山老师的读者。我们因书而聚,因文字而共鸣。”她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在场者的距离,也点明了活动的核心主题。

作为本次分享的焦点,裘山山的最新散文随笔集《相逢可曾是故人》被编辑誉为“三十年‘压箱底’的真情之作”。该书收录的29篇人物散文,视角多元而深刻:既有与周涛、刘静、徐贵祥等作家的交往轶事,也包含对文天祥、瞿秋白、杨绛等历史人物的重新审视,更不乏对普通人相遇瞬间的温暖记录。祖籍浙江、现居成都的裘山山,现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我在天堂等你》《春草》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曾斩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诸多重磅奖项。

分享会上,裘山山向嘉宾们坦陈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写作是一种与自我和世界对话的方式,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对生命深刻的体察与思考。”她表示,人物散文的创作不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度沉思,“每一个故事都是时间与情感交织的果实”。谈及创作态度,她的话语真挚而坚定:“永远不要肆意挥霍你认识的那些字,永远都不要随意处置你熟悉的那些字,永远要先让文字从心里走过,再问世。”这番话精准诠释了其作品为何总能以干净深情的文字直抵人心最柔软处,让读者感到亲切温暖。

围绕《相逢可曾是故人》,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诗人、作家、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长赵振元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裘山山老师的文字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性的复杂与温暖。她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文化名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与真实感。”有嘉宾特别提及书中《子非鱼》一文,文中描写的七十年代搞发明创造的表哥,通过设计自动打铃装置、构建“养鱼-种葡萄-种菜”生态链的故事,展现了平凡人生中的不凡光彩。多位嘉宾表示,该书以朴素流畅的语言承载着浓厚的真情与深刻的生命体悟,“动人却不煽情,真诚而有温度”,堪称当代散文创作的佳作。

胡义明在发言中则从酒文化与文学的共通性展开论述。“酒是时间的艺术,文学是时间的见证。”他指出,无论是佳酿的酿成还是经典的诞生,都离不开时间的沉淀与淬炼。正如辨别好酒需要品鉴的慧眼,识别优秀文学作品同样需要读者的洞察与时间的检验,二者在对“时间价值”的诠释上高度契合。

宓月在介绍读书会缘起时表示:“我们成立‘品味时间’读书会,就是想以酒为由头和载体,重新构建和挖掘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坦言,时间无形却塑造万物,一本书能否成为经典、一锅粮食能否酿成美酒,都需要时间的检验;时间既是温柔的塑造者,也是最公正的评判者,其“水滴石穿”的力量远胜于“摧枯拉朽”的暴力。

此次活动汇聚了裘山山、赵振元、胡义明等文化界、酒界大咖,以及四川酒龙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锋、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姜文彬、作家毛国聪、游记作家张小平、《读者报》首席记者何建、中访网集团总经理蔡晓林等各界嘉宾,持续三小时的分享交流始终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据了解,“品味时间读书会”未来将继续举办系列高品质文化交流活动,致力于深度探索文学与酒文化的融合路径,打造成为成都又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在这个秋日的午后,文字的温度与酒香的醇厚相互交织,让“品味时间”不仅成为一场文化活动的主题,更成为与会者对生活与文化的深刻共鸣。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