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再厚重的思想钢印都会被周期融化。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愚老头,在雪球设有同名专栏。
早前 , 有一首歌被改编的特别有摇滚范 , 名字叫 《 我们走在大路上 》 : “ 我们走在大路上 ,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
现实当然是反的 , 最近市场又是一片绿意盎然 , 情绪也到了冰点 。
我翻出了霍华德 · 马克思的 《 周期 》 , 想知道我们当前到底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 , 更是为自己股市的头寸找一个晚上睡得下去的理由 。
所谓周期 , 无非就是重复 。 从玄学的角度看 , 一代人的成功经历给他们脑中打下了思想钢印 , 这些陈旧的思想曾经带他们走向成功 , 直到巅峰之后由胜利走向灭亡 , 新的思想钢印又开始形成 。 这就是周期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 , 只要周期存在 , 再厚重的思想钢印都会被融化 。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 , 是过去四十年已经形成那些思想钢印 , 就像盛夏的冰淇淋 , 在阳光下滴滴答答流着不舍的眼泪 。
01 思想钢印之一:过度崇拜
在这些思想钢印中 , 最基础也是最顽固的 , 就是带着厚厚的滤镜 , 对美国各个方面过度的崇拜和向往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 , 但是学习多了变成了释经 , 不敢越雷池一步 , 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
在整个20世纪 , 美国引领了世界工业发展的大潮流 ,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现代工业产品 , 大部分都起源于美国 , 或者美国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客观的说 , 中国四大发明属于古代科技史 , 近现代科技的大厦的地基和框架 , 主要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科技工作者搭建起来的 , 从这个方面衡量 , 美国或者说整个西方现在的经济社会地位 , 很难说得上是 “ 德不配位 ” , 这就让我们在讨论对文明的贡献的时候 , 显得没有底气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思想钢印也不是突然就形成的 。 美利坚确实有资格被称为灯塔 , 从成立以来 , 主打的就是一个躺赢 , 核心是捡漏 。
美国最早是北美13州 , 面积只有80万平方公里 ,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送了150万平方公里 , 1803年 , 拿破仑财政紧张 , 就将面积210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娜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 , 至于阿拉斯加就更具戏剧性了 , 沙俄主动上门推销 , 甚至连贿赂美国议员的招数都用上了 , 价格只有720万美元 。 今天的美国 , 领土总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 这其中380万平方公里 , 40%的领土面积 , 是花了2220万美元买来的 。
21世纪就是美国独角戏的舞台 , 两次世界大战欧亚大陆满目疮痍 , 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源都流到了美利坚 , 二战结束 , 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最高到了全世界的80% 。 美苏冷战 , 结果是苏联自己就地解散 , 四分五裂 , 美国又一次躺赢 。
德国 “ 铁血宰相 ” 俾斯麦 , 就曾经酸溜溜的说过 , “ 上帝眷顾着傻瓜 、 酒鬼和美国人 。 ” 美国的价值观 , 就是一部 《 阿甘正传 》 , 核心是 : 美利坚是上帝的宠儿 , 是上帝挑选出来领导世界的 “ 山巅之城 ” 。
除了美国自己的灯塔效应 , 背后还有着利益 。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 ,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 , 从这一年开始 , 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再继续攀升 , 而是维持在3万亿美元左右 , 累计的经常项目顺差开始大幅超过央行的外汇储备 , 这意味着政策转向藏汇于民 , 大量的外汇主要是美元散落在中国企业和居民个人账户中 。
截至2022年底 , 中国累计贸易顺差为6.86万亿 ,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的外汇 , 已经超过央行储备 , 达到了将近4万亿美元 , 而美国从1976年以来的累计贸易逆差也不过15.5万亿美元 。
中国历史对于王朝的更替 , 有着丰富的经验 。 人有生老病死 , 国家也一样 , 这都是客观规律 。 1867年7月 , 当时正值 “ 同治中兴 ” , 天平天国运动被消灭 , 清王朝经历了一次难得的安稳时期 , 曾国藩在跟自己的心腹幕僚赵烈文的闲聊中 , 却得出了清朝熬不过50年的预言 : “ 本朝创业太易 , 诛戮又太重 , 夺取天下太过机巧 ” , “ 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 , 而后方州无主 , 人自为政 , 殆不出五十年矣 ” , “ 恐遂陆沉 , 未必能效晋 、 宋也 ” 。
对比来看 , 清朝的问题美利坚一个都没躲过 。 创业太易 , 夺取天下太过机巧 , 这一点没什么质疑的 , 美利坚一直以来主打的就是一个躺赢 。 至于诛戮太重 ,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 , 美国刚建国时 , 北美洲印第安人共有1000万 , 到现在剩下还不到30万 。
2023年9月 , 华为Mate 60发布 , 这代表着中国芯片行业已经走过了最困难的阶段 , 开始反攻 ; 2030年前 , 中国要实现载人登月……
02 思想钢印之二:长期不涨
在热衷于考公的某个东部大省 , 炒股跟P2P一样 , 被认为等同于诈骗 。
但你还真不好反驳 , 上证指数 3000点保卫战都打了30年了 , 还没有看到要彻底胜利的迹象 。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 从2000年至今GDP翻了足足10倍 , 可股指却还在原地踏步 。
所谓的故地重游 , 不过是刻舟求剑 。 用过去的经验线性的看现在的指数 , 自然也逃不出这个典故 , 同样 , 把原因归结到融资市 , 监管这些原因也不过是老生常谈 、 拾人牙慧 。
如果我们不把事情想这么复杂 , 只是简单的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 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
最新的 上证指数 构成中 , 制造业占到45% , 压倒性的第一行业 。
问题就是 , 制造业这个行业 , 从逻辑上不具备长牛的基础 。
都知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底气 , 但制造业本身对于资本并不友好 , 高资本开支 、 产能过剩 、 竞争激烈 , 有些新兴的制造业 , 你以为是成长 , 到了最后都变成周期 。
如果我们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 , 周期 、 成长和 大消费 , 周期为主导的股市 , 指数很难长牛 。 股市长牛的基础是成长和大消费的高占比 。
中国这么多年技术引进吸收的经验 , 到最后归结到一条 , 就是只要他还在科学技术的范畴内 , 没有什么门槛是长期攻不破的 。
攻不破的原因都是非技术的 。 比如说以前高端机床 、 机器人 , 因为下游最大的应用汽车行业中国不行 ; 再比如医药 , 叠床架屋的专利壁垒 , 对知识产权的尊敬也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 哪怕前一阵子被卡脖子的芯片 , 王传福也说过 : “ 芯片是人造的 , 不是神造的 ” 。
股市长牛要求指数的基础是成长和 大消费 。 大消费的逻辑比较清楚 , 其增长路径的基础是通胀 , 核心竞争力是对渠道的把控 , 每年稳定增长赚一个业绩的钱 。 食品饮料 是天然的消费 , 医药在美股算消费 , 但在A股内部分化严重 , 周期 、 成长和消费都有 , 大金融在A股本质上也算消费 。
成长股的逻辑略微复杂 , 成长到最后会进化 , 要么变周期 , 要么成为 大消费 。
当下还有一个大的背景 , 那就是国际资本流动 , 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很难关起门来自己玩 。 这其中 , 成长股是吸引国际资本流动的最大变量 。
一个长牛的股市 , 最佳的配置组合是 大消费 为主 , 周期股内部竞争有序 , 成长股吸引全球资金 。 我们都知道 , 成长是暂时的 , 最好是这个国家的产业能够押对赛道 , 从而在每一个时间段股市都能产生出成长股 。
客观的说 , 成长股能够具备这个条件的 , 除了美股 , 只有A股 。 无他 , 市场够大 , 资金够多 。 相对的 , 中国的市场还更大 。
成长股长成的代表是出现了具有真正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 标普500权重最大的股票中 , 算得上有国际竞争力的就是苹果 、 谷歌 、 英伟达 和 特斯拉 。
A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其实也已经出现了 。 在这一波 新能源 浪潮中崛起的这一批企业 , 都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 这其中有一些已经站稳了生态位 。 顺便说一句 , 支持美股长牛这批科技股 , 华为都有相应的对标 。
国际资本流动的大环境下 , 周期和 大消费 决定了标配的基准 , 是β收益的基础 , 而成长股则是超配的α收益的来源 。
A股目前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 都是往长牛的路上走 。
从构成上看 , 国产替代逻辑在弯道超车之后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 , 也就是创新引领市场 ,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浪淘沙般不断涌现 , 成长股的占比会不断提升 , 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会逐渐提升 。
从监管上看 , 股市从补贴传统制造业开始向鼓励成长转变 , 收紧了那些依靠自我积累和债权融资的A股公司的股权融资 , 人为拉高股权融资的门槛 , 以及鼓励分红 , 从而客观提升A股投资收益率 。
外在的监管方面的政策效果当下更为立竿见影 , 因为这代表了基本面的变化 。 IPO不仅仅只是IPO ,它 代表了资源配置的方向 。 从各家投行的最新动向 , 我们也能清楚感受到政策的大转向 , 而且这种变化是长期并且可持续的 。
03 我们所处的周期
每个经济周期的步调不同 , 但到最后大家总会在一个点步调走势一致 , 这就是 “ 锁模 ” 理论 。 我们在日常参加大会的时候 , 会发现一个现象 , 就是一开始大家鼓掌的时候 , 节奏是混乱的 , 但三五秒钟之后 , 大家的掌声就开始逐渐同步 , 这就是锁模理论的具体体现 。
首先看周期间隔最短的基钦周期 。
上一轮基钦周期大概在2022年12月结束 , 按照40个月左右的周期长度 , 2025年12月是下一轮周期的第36个月 , 正处在基钦周期的下行期 , 2026年开始就将拐点向上 。
再看朱格拉周期 。
重卡数据体现的是中国经济的10年周期 。 2010年中国重卡销量见顶 , 下一次见顶是在2020年 , 工程机械和机床的情况类似 。 参照上一波10年的朱格拉周期的经验 , 这一波周期的底部出现在2025年的概率比较大 。
有意思的是 , 如果库兹涅茨周期算是 房地产 周期 , 按照18年来算 , 2025年同样是谷底 。
按照弗雷德 · 哈里森的思路 。 房地产 18年周期可分成三段 , 前7年是第一个阶段 , 需求拉动 , 市场缓慢增长 ; 第二个阶段同样是7年 , 以短期下跌调整开始 , 在投机驱动下先上涨5年 , 最后的两年被称为 “ 买家的诅咒期 ” , 加速上涨 , 市场泡沫化 ; 第三个阶段持续4年 , 价格大幅下跌 , 最后周而复始 。
中国最近的这一波 房地产 周期 , 跟这个理论完美贴合 。 我们选的起点是2008年 ,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 , 中国出台了4万亿救市政策 , 房价开始上行 , 一直持续了7年到2014年 , 2015年中国房价惯例下行 , 政策又来了一波 “ 涨价去库存 ” , 房价继续上行 , 这个7年小周期一直到2021年结束 。
按照周期惯性 , 从2022年开始 , 就是一波4年的房价回调 , 这个下行时间要一直持续到2025年 。
站在这个周期面前 , 会让我们有一种奇幻的感觉 。 如果你想去顶楼 , 你是在电梯上倒立 、 撞墙 、 做俯卧撑 , 统统都不重要 , 重要的是你要在电梯上 , 这就是选择和赛道的重要性 。
大时代的一粒灰 , 落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 经济规律也是 。 2015年如果没有涨价去库存 , 房价还是会上行 , 2021年不管是不是出 “ 三道红线 ” , 房价还是会下行 。
同样 , 如果地产商能够撑过2025年 , 他还会发现 , 从2026年开始 , 自己又可以了 , 这就是周期 。
号称私募魔女的李蓓 , 年初就称房地产股存在着 “ 十年一遇级别 ” 的投资机会 , 地产股到底怎么反应我不知道 , 但地产行业2023年显然还在下行周期 。
最后是康波周期 。
按照周金涛的思路 , 这一轮大的康波周期的起点是1991年 , 中间衰退和萧条期时间点跟我们的判断有所不同 , 但萧条期终点是一致的 , 同样都是指向2025年 。
正常来说 , 2025、2026年之后 , 全世界包括我们 , 会经历一个大概30年的向上周期 , 底部向上的回升期10年左右 , 繁荣期20年 。
道路确实是光明的 , 熬过去 , 就是苦尽甘来 。
04 跷跷板的房地产和股市
关于 房地产 对于社会的影响各类文章那可算得上是汗牛充栋 , 连篇累牍 。 从经济 、 人口 、 发展甚至到道德 , 什么文章都有 , 但绝大部分都忽略了一个方面 , 那就是房地产对于股市的影响 。
首先我们要说 , 房价上涨这个事你硬压也没用 , 这属于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 。
一般来说 , 一个国家 房地产 的总价值 , 相当于一个国家GDP的2-3倍 , 这是一条非常硬核的约束 。 1985年 , 中国这个比值只有1倍左右 , 随后逐年上升 , 大部分年份维持在2.3-2.5左右 , 从2015年开始这个比值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 2019年这个比值接近3 , 但仍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
2000年中国GDP只有10.03万亿 , 2022年超过121万亿 , 20多年GDP翻10倍 , 房价也涨10倍 , 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 , 这个结果没问题 。
房价还会不会涨呢 ? 当然 。 只要GDP长期是向上的 , 房价就不会走下坡路 。 但是20年GDP翻10倍这个事 , 就我们现在这个经济存量水平 , 以后确实是很难了 。
其次 , 买房算投资 , 不是消费 。
不管你怎么说买房是刚需 , 什么结婚 、 生孩子 、 孩子上学区需要房子 , 买房就是一项投资 。
自有经济学这么学科以来 , 没有经济学家把买房作为一项消费 , 都是投资 。 CPI里面 , 只反映租金 , 没有房价 。
房地产 市场的一大特征 , 上涨不见卖盘 , 下跌无人接盘 , 就是作为一项资产的典型表现 。
刚需是一个理由 , 追涨杀跌才是人性 。 只不过地产流动性差 , 政策又投鼠忌器 , 才导致了当下的局面 。
站在评估一项资产的角度 , 对地产的认知就会更客观 。
现在北京市区一套普通的50平米住房 , 大概400万左右 , 每年租金收入5万 。 这意味着80倍的市盈率 , 年收益率1.25% 。 这么高的房价租金比 , 意味着市场对房价有着强烈的看涨预期 。
从投资的角度看 , 过去40年 , 买房真是一项极为明智的决策 。 同样以那一套50平米的普通住宅为例 , 2000年或者至晚2005年左右 , 总价大约40万 。 按照30%首付 , 当时你只要投入12万 , 就可以锁定未来360万的收益 , 相当于30倍的杠杆 。 对于绝大部分那个时代的人来说 , 这是他们这辈子最正确的经济决定 。
但是 , 从周期的角度 , 树不能涨到天上去 , 从来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 。
最后 , 房地产 对股市的影响 , 最关键的中间变量是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 。
经济学上 , 我们一直把长年限的国债利率作为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 , 从理论上说 , 这没毛病 , 但忽略了我们的实际国情 。
在房价上涨 , 全民买房的热潮中 , 房地产 的投资收益率 , 客观上就构成了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 。
根据 同花顺 对历年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统计 , 从2007年一直到2015年 , 1年期以下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在8%左右 , 而我们知道 , A股全部上市公司 , 这批代表了中国最优质的企业 , 中位数的ROE也不过8% 。 能够承担这么高融资成本的 , 实体经济根本不可能 , 底层资产只能是 房地产 。
这些主要以 房地产 为基础资产的信托产品 , 通过层层嵌套实际撑起了全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 。 一边是高收益率 , 短期看上去近乎无风险的房地产 , 一边是市场波动巨大 , 收益率不确定的股票 , 谁不受待见一目了然 。
如果我们把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与 沪深300 走势做一张图 , 可以发现一个现象 , 那就是2006年开始的这波牛市 , 高点和低点刚好跟房价指数的高低位一一对应 。 而2013年以后 , 房价指数跟沪深300指数就可以逐渐背离 , 呈负相关的关系 。
我们的理解是 , 2010年之前 ,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流动性泛滥带来了各类资产价格的水涨船高 , 这一次上涨地产和股市可以说是雨露均沾 。 但在2010年之后 , 流动性推高了 房地产 , 但却对股市形成了抽水效应 , 就连2015年那波短暂的牛市部分还是来源于地产价格下降之后带来的资产荒 。
一鲸落万物生 , 从2010年以来的经验看 , 房地产 的回落 , 整体上是利好股市的 。
05 A股的霍华德周期指数
对于当下的A股 , 我们参照霍华德 · 马克思 《 周期 》 中的市场评估指南 , 做了一次对照检查 。
在这全部19个项目中 , 站在A股的角度 , 除了利率水平这一项 , 剩下的18个项目 , 都是偏负面的 , 这表明当下的A股 , 其投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
乐观和悲观 , 只是态度的分别 。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 这句巴菲特的名言 , 其实等于没说 。 因为你不能评估什么时候该贪婪 , 什么时候又该恐惧 。
从周期的角度 , 我们能做的判断是 , 我们走在了大路上 , 现在是唱起歌候场——甚至进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