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2025年1月21日,海源复材(SZ002529)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1.3亿元至1.69亿元。同时,该公司还计提了约6300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1月22日、23日,海源复材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跌停。
《笔尖网》关注到,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海源复材在公告中披露,1、报告期内,受行业内价格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销售规模同比缩减,营业收入下滑明显,叠加部分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报告期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截至报告期日合并报表范围内公司的各类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初步测算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6,3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转让全资公司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约?3,322万元非经常性收益,对公司当期损益产生积极影响。
海源复材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复合材料、智能机械装备及光伏组件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然而,近年来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并未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导致业绩持续承压。
相关领域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面对业绩亏损压力应重新审视其业务布局,优化业务结构,聚焦于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对于低附加值或亏损严重的业务板块,可以考虑进行剥离或重组,以减轻公司的负担。
成本控制是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上市公司还可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上市公司可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通过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上市公司还可积极拓展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适时布局主业相关业务。
产业链协同效应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上市公司可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合理性;与下游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此外,还可以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