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这个周末注定不平静!随着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不少基金经理开始对标,发现自己的薪酬不保。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旗下的名将也因业绩不达标或被“降薪”。
基金 “名将”中招,这在基金行业比较罕见。
监管层对三成基金经理喊话
5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宣告基金经理薪酬与基民收益绑定的时代即将到来。其中第8条举措明确提出:“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可对比的4274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近三年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的产品共有1853只,占比43.36%。负责管理这些产品的基金经理超过1150人,在全行业4016名基金经理中占比超28%。也就是说,有近三成的基金经理因业绩不“达标”而牵连自身薪酬。
业内人士称,监管层对三成基金经理喊话,决心之大,意味着行业激励机制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终结“规模至上”模式,过去基金经理通过扩大管理规模获取固定管理费提成即可实现高薪,新规实施后,业绩指标考核权重提升至80%,倒逼行业从“拼规模”转向“拼业绩”。前海开源基金曲扬等顶流基金经理因产品三年跑输基准超10%面临绩效薪酬腰斩,即为典型例证。另一方面,加速劣质产能出清,业绩持续落后的基金经理面临降薪、转岗甚至离职压力,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小基金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离职率同比上升40%,部分管理规模低于2亿元的基金经理加速退出市场。
从趋势上看,头部机构凭借投研资源优势和品牌溢价,在浮动费率产品发行中占据主导地位;绩优基金经理议价能力提升,部分明星经理通过业绩对赌协议获取超额激励,而长期绩差者被迫转战私募或离场,行业呈现“优者溢价、劣者出局”的洗牌格局。
易方达华夏嘉实旗下“名将”中招
《笔尖网》发现,近三年业绩不“达标”的基金经理中,多位业内名将、老将在列,而且这些产品收取管理费时毫不“手软”。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近三年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的前20只基金,2024年共收取2.37亿元管理费。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旗下的张坤,从业12年229天,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级高级管理人员、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基金经理。曾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具有选股能力良好、调研较多等特点。现任4只基金,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608.22亿元。其代表作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近三年回报率为-9.32%,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5.87%相比,业绩跑输基准增长率15.19个百分点。此外,其在管的另一只产品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近三年回报率-6.68%),近三年业绩跑输基准增长率12.55个百分点。
华夏基金旗下的有着18年又279天任职基金经理时间的郑煜,其管理的华夏复兴混合A、华夏复兴混合C近三年回报率分别为-25.53%、-26.4%,与同期业绩基准-0.92%相比,跑输基准24.6个百分点、25.48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在近三年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的基金中,表现最差的为嘉实基金姚志鹏在管的嘉实智能汽车股票。该基金近三年回报率23.01%,与同期业绩基准36.60%相比,跑输基准高达59.61个百分点。姚志鹏从业超过9年,嘉实智能汽车是其在管时间最长、在管规模最大的一只产品。此外,华商基金旗下的高兵,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长达9年又148天,其管理的华商卓越成长一年持有混合C、华商卓越成长一年持有混合A、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混合C、华商核心成长一年持有混合A,近三年净值均现腰斩,分别跑输业绩基准53.97个百分点、53.36个百分点、53.03个百分点、52.53个百分点。
附表:近三年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50%的基金
(数据来源:同花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