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5月8日,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祁洁萍因个人原因暂时不能有效履行基金经理职责。
活久见!淳厚基金固收总监“不能有效履职”,引发了广大投资者的愤怒。背后的股权纠纷之火,最终让投资者遭殃。
股权“烂账”持续发酵
近日,淳厚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祁洁萍因个人原因暂时不能有效履行基金经理职责,其参与管理的淳厚益加增强债券基金、淳厚中短债基金、淳厚安心87个月定开基金、淳厚稳宁6个月定开基金由同为上述基金的基金经理继续管理。公告还称,淳厚基金已将上述事项报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
履历显示,祁洁萍任职淳厚基金总经理助理兼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同时也是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管理基金时间累计超过8年,管理规模曾一度超过280亿元。
《笔尖网》了解到,祁洁萍已提出离职但因公司股权纠纷未能离开。祁洁萍为淳厚基金总经理助理兼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管理规模曾超280亿元。目前,其管理的多只基金已交由其他基金经理接手。受股权纠纷影响,淳厚基金管理规模持续下滑,从去年一季度末的335亿元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17亿元,多只基金清盘或规模降至5000万元以下。公司股权问题仍未解决,上海金融法院已冻结相关股权并处于司法强制执行中。
一般来说,基金经理不能履职,常见的是休产假以及身体原因等;因个人原因既没有离任又不能履行职责的,实属少见。“部分基金经理因股权纠纷、合同限制等无法正常离职,导致陷入“无法履职又不能离任”的特殊状态。”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固定收益类基金若因核心经理履职中断导致债券配置失衡,可能引发大额赎回下的流动性危机,加剧投资者恐慌性抛售。
谁来对投资者负责
基金经理履职能力缺失对投资者的影响具有链式传导特征,既包括短期净值波动、清盘风险等显性冲击,也涉及投资信心丧失、市场选择受限等隐性代价。
新“国九条”实施后,投资者保护进一步嵌入监管全流程,通过强信息披露、严惩违规行为、优化退出机制等举措,形成“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救济”的完整闭环。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齐聚国新办发布会,重磅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全方位发力稳市场、稳预期,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同日,证监会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加强基金产品业绩和费用的信息披露,鼓励基金公司进行治理优化、制度建设和专业能力提升,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等。
淳厚基金股权纠纷的事情尚未解决,高管及基金经理等核心人员目前走不了还无法履职。这种局面需要及时解决。
早在2024年9月14日,上海证监局一次性公布对淳厚基金下发的8张罚单,涉及基金管理人、董事长、总经理、股东等,主要与淳厚基金多位股东私下违规进行股权交易有关。2024年12月16日,淳厚基金发布临时公告,披露了公司股东整改的最新进展,但同时公告中指出,淳厚基金诉讼上海证监局,并向中纪委中央纪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举报了上海证监局员工。2024年12月17日,上海证监局针对淳厚基金的临时公告,淳厚基金存在部分股东私下转让股权未履行重大事项报告义务、信息披露持续违规等行为,已依法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暂停业务等监管措施。与此同时,上海证监局还发布了对柳志伟、李雄厚、董卫军、邢媛、贾红波、李银桂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违反基金法律法规,决定对淳厚基金及上述人员立案。
在淳厚基金身上,上演了“消失的董事会”、与监管“斗法”等离谱的剧情。目前的固收总监不能有效履职也是让人大跌眼镜。与之相伴的是,淳厚基金旗下基金频频清盘。基金公司的这一系列操作,并没有考虑到投资者的任何利益。
业内人士称,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管理机构而言,基金公司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担当,合规性治理是重中之重。基金公司股东不能因私利争夺,把投资者推到“危墙之下”而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