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全国性高值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建发致新(301584.SZ)正式登陆A股市场。据披露,建发致新本次发行价格为7.05元/股,公开发行股份6319.33万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等。项目实施后,有望显著增强公司信息系统支撑能力,提升精细化和智能化运营水平,为持续扩大的业务规模与高效管理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通过将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医疗器械流通业务深度整合,建发致新已发展成为国内高值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预计上市后,借助资本市场,并背靠厦门建发集团的雄厚资源与国资背景,公司有望进一步强化其行业竞争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深耕主业确立行业领先地位
自成立以来,建发致新一直聚焦于医疗器械品类,深耕高值医疗器械和IVD诊断的流通行业。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公司在2023年医疗器械收入位居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第6位。细分市场方面,2020年至2023年,建发致新在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领域中的平均市场份额分别为15.60%、19.66%、10.38%,竞争优势尤为显著。
经营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18.82亿元、154.43亿元和179.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亿元、1.96亿元和2.28亿元,年复合增速均为双位数,业绩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而这无疑得益于其在直销与分销双渠道中的持续深耕与协同发展。据公告披露,截至目前,在直销方面,建发致新已为全国超3300家医疗机构提供上万种产品直供,保障器械供应安全稳定,支撑手术顺利开展;在分销方面,公司与超100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如微创集团、美敦力、泰尔茂、归创通桥等保持长期合作,作为连接上游制造与下游经销的关键枢纽,持续赋能产业链。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政策端来看,全国实施带量采购,“两票制”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和集中化发展。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如心血管介入器械、神经弹簧圈、外周球囊等陆续纳入集采。而带量采购背景下,专业性强、规模优势突出的流通企业势必更受生产商与总代理青睐,有望加速行业整合与集中度提升。另外,公司依托自研“智信链”系统积极拓展SPD业务,目前已签约60家医院的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管理规模超100亿元。预计未来随着医疗耗材管理需求持续提升,SPD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以创新管理模式破局行业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医院医疗器械采购小批量、高频次及部分产品需双向物流的复杂管理难题,建发致新作为行业头部流通企业,依托领先的管理模式与创新能力,实现了对医疗机构多元化需求的快速响应与高效精准配送。
研究显示,在管理模式方面,建发致新构建了“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纵向上,公司与众多生产厂商及医疗机构深度协同,以平台化运营降低厂商渠道管理复杂度,摆脱“单厂商、单区域”传统限制,显著节约管理成本并提升效率;横向上,公司突破“单一产品、单一科室”的传统经营局限,为医院提供跨科室、多品类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全院多样化采购需求。此外,通过开展院内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公司帮助医院减少对接多家供应商的繁琐流程,将“全国枢纽”与“最后一公里服务”深度融合,简化流通环节,提升管理效能,推动行业向精细化、可追溯化发展。
而在技术层面,公司则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构建医疗器械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自研原码解析技术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公司目前已实现“一物一码”精细管理,解决传统“一物多码”乱象,全面强化了医疗器械在流通过程中的合规性、准确性、可追溯性与安全性。
机构分析指出,作为连接生产厂商、经销商与医疗机构的关键枢纽,建发致新通过深度融合信息化管理与传统流通业务,打造出一体化流通枢纽,显著简化医院采购流程,降低其管理与成本负担,并实现了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与精细化管理。预计未来,随着医疗供应链数字化持续深化,公司领先的一体化运营与技术能力有望进一步拓展服务边界与市场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