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亏损实施降费!前海开源旗下两基金不收申购费有何玄机?

9af54b07-10a4-49fb-b964-5e2e19c5655c_副本.jpg

  《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据同花顺iFinD最新统计,今年以来有15只基金调整了费率,但唯有前海开源基金大刀阔斧,旗下两只混合型基金均宣布将场外前端申购费率调整为0%。

  能将申购费率降至0%,在基金行业比较鲜见。前海开源基金旗下两只混合型基金不收申购费,背后有一定玄机。有投资者担心,过度的降费可能导致基金公司在风控管理和客户服务上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两基不收申购费

  1月14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公告,灵活配置型基金前海开源一带一路混合C,自1月15日起调整场外前端申购费率,变更前费率为”金额0-50万元,费率为1.5%,金额50(含)-250万元,费率为1%,金额250(含)-500万元,费率0.6%,500(含)万元以上,每笔费用为1000元“;变更后费率为0%。

  1月21日,前海开源基金再度发布公告,灵活配置型基金前海开源多元策略混合C,自1月22日起调整场外前端申购费率,变更前费率为”金额0-50万元,费率为1.5%,金额50(含)-250万元,费率为1%,金额250(含)-500万元,费率0.6%,500(含)万元以上,每笔费用为1000元“;变更后费率同样为0%。

  据《笔尖网》了解,根据证监会2023年7月发布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费率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降低管理费与托管费(已落地),第二步调整交易佣金(2024年完成),第三步聚焦销售端费用(2025年起实施)。申购费率降至0%正是第三阶段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增强市场活力。显然,前海开源基金迎合政策做了费率调整。

  业内人士称,基金公司通过降费提升产品竞争力,尤其在互联网直销渠道(如南方基金APP的I类份额)推出0费率产品,吸引投资者转向直销平台,削弱传统代销渠道(如银行、第三方平台)的议价能力。

  正式向传统代销渠道宣战

  前海开源基金旗下两只混合型基金不收申购费,实际上是该公司向传统代销渠道宣战。传统代销机构(如银行、第三方平台)的申购费收入大幅减少,需通过增值服务(如投顾、资产配置)转型买方模式,或通过“以量补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基金公司通过APP直销提供0费率产品(如南方基金的I份额),直接触达投资者,降低对代销渠道的依赖。不过,不收申购费对基金公司本身也有一定的影响,前海开源基金是否准备好去解决如下矛盾呢?

  首先,申购费率降至0%会直接导致基金公司的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据基金披露的2024年四季报,前海开源一带一路混合C去年四季度总申购2.39亿份,但在去年四季度利润为-740.55万元;前海开源多元策略混合C去年四季度总申购7870.13万份,但在去年四季度利润为 -311.44万元。以10万元申购为例,1.5%的申购费降至0%,可节省1500元。

  其次,基金的运营成本压力增加,尽管申购费率降低吸引了更多客户,但基金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维护这些客户,增加了运营成本。此外,降费后原本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可能导致行业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再次,可能影响基金公司的服务质量,为了应对降费带来的成本压力,基金公司可能会在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满意度。长期来看,这不利于基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基金公司不收申购费还应量力而行,行业需在降费与可持续盈利间找到平衡,投资者则需结合自身需求,综合评估费率、产品特性及服务质量。如果基金不计成本加入到降费大战中,这种竞争使得基金公司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因此被淘汰。



AI财评
前海开源基金将旗下两只混合型基金的申购费率降至0%,这一举措在基金行业中较为罕见,反映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深化趋势。从财经视角来看,此举旨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增强市场活力,同时也对传统代销渠道构成挑战。然而,降费策略对基金公司的收入、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基金公司需在降费与可持续盈利间找到平衡,避免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综合考虑费率、产品特性和服务质量,而不仅仅是费率的高低。长期来看,基金公司应通过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来增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