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ESG评级冲上AA,陆金所还有难题要解

文 / 八真 

来源 / 节点财经 

陆金所控股(NYSE LU,06623.HK)这会牛气了一把!

近期,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明晟)将陆金所的ESG评级由A级调升至AA级。

报告指出,陆金所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表现显著,并在隐私与数据安全、人力资本发展等关键议题上领先行业平均水平,连续第二年位列“消费金融”类别中国第一位。

在《节点财经》看来,陆金所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可能是进步了,但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01 消保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起初为平安下属在线财富管理业务部门之一。

彼时,互金已展现出扬帆起航之势,前瞻洞察的陆金所顺势而为,在2012年正式入局P2P,并上线首个在线二级交易平台lufax.com,专注于P2P网络借贷业务,面向个人投资者。

依托集团强大背景,陆金所交易额很快突破万亿,一跃为网贷业标杆,在互金领域的影响力仅次于蚂蚁金服。

图源:陆金所官网

图源:陆金所官网

2014年,P2P迎来爆发潮,陆金所营收从10亿元狂飙到50亿元。2015年注册用户超千万,一举进击为P2P“大哥”。

新兴赛道+龙头选手,很自然地,陆金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超豪华投资者青睐,2015到2019的5年间先后经历四轮融资,估值高达394亿美元。

但好景不长,伴随着2019年P2P清退大潮的来临,陆金所也被迫进入深度调整期。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陆金所基本完成P2P存量业务的清零工作。2022年,陆金所控股旗下重要业务板块平安普惠,进一步响应监管要求,对多张网络小贷牌照进行整合与清理——停发P2P产品,各类信贷业务逐步转向合规公司持续开展。

客观来讲,能够实现平稳、良性退出,陆金所堪称行业典范,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一转型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迄今仍在显现,特别是消保层面。

查阅黑猫投诉,输入“陆金所”三个字,出来的客诉条数为数不少,主要涉及费率过高、骚扰客户、违规收费等。

比如,一位用户写到;“我于2024年12月18号贷款10万融单费3万,远远高出国家法定标准,而且这个融担费并不成立。”

另有用户发文:“我于2025年2月14日在陆金所旗下平安担保平台借款10万元,年利率23.9%,目前已经还了2期,由于该利息过高,家里人知晓后想帮忙还清该笔贷款,提前结清所有本金和利息,可是该平台却多出一笔服务补偿金。”

图源:黑猫投诉

图源:黑猫投诉

02 “难产”的年报

除了消保层面的不足,陆金所还面临其他难题。

其最新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陆金所尚未偿还总贷款余额为193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352亿元减少418亿元,降幅17.8%;消费金融贷款尚未偿还余额逆势上扬54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0亿元增加125亿元,增幅29.8%。

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但有微弱下滑。截至6月30日,陆金所已赋能贷款总额(不包括消费金融子公司)的 30 天以上逾期率从第一季度末的 4.5% 升至 4.6%,90 天以上逾期率从2.6% 升至 2.7%。

同时,一般无抵押贷款30 天以上逾期率从 4.2% 升至 4.4%,有抵押贷款90 天以上逾期率从3.0%升至3.2%。

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目前仍深陷停牌与年报“难产”的困境。

2025年1 月28 日,陆金所宣布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暂停买卖,以及延期发布年报。

从陆金所的解释来看,该局面主要由公司罢免普华永道,物色新的核数师所致。

图源:陆金所公告

图源:陆金所公告

据《节点财经》了解,陆金所和普华永道是合作多年的伙伴。陆金所2020年在赴美上市,2023年赴港敲锣,核数师都是普华永道。

为何突然分手?亦事出有因。

2024年10月25日,普华永道在与陆金所一名时任高管的口头交流中,获得了几项疑似关联方交易信息,前者认为这些信息很重要,应该给予关注。

2024年11月25日,普华永道向审计委员会汇报了相关对话内容,并在接下来的12月11日发出书面函件,要求委任专家对所提及的“关联交易”做独立调查。

随后,在陆金所审计委员会聘请专业人士的调查中,该高管否认了曾向普华永道提供了相关对话内容,但普华永道对这次调查的独立性和公司整改措施表示质疑。

2025年1月16日,陆金所通知普华永道,解聘其核数师职务。

对方也不甘示弱,在1月21日反将一军,果断推翻了自己过去的认证:因为审计委员会决定不向其知会独立调查结论,普华永道提出了对过往审计,包括2022年及2023年度年报审计意见“不得加以倚赖”。

在审计中,“不得加以倚赖”是非常严肃的表达,通常意味着审计机构在执行任务时遇到的重大掣肘,这些掣肘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可靠性和独立性,相当于向全球投资者拉响了警报。

略显尴尬的是,普华永道因为恒大地产财务造假事件,遭遇信任危机,被众多客户抛弃,只有陆金所不离不弃。2024年5月30日,陆金所坚持选择续聘普华永道作为审计师,并获得了高达99.65%的赞成票。

然而,短短数月后,这对“好朋友”却走到了决裂的边缘。

另外,虽然尚未披露2024年年报,但按照各季数据计算,2024年前三季度,陆金所亏损约23亿元全年恐不乐观。

03 人事变动频频

大概和“好朋友”决裂,业绩巨亏有关,2024年以来,陆金所人事变动频频。

2024年4月,陆金所首席财务官(CFO)徐兆感离任,由朱培卿接任 CFO 及执行董事。

11月,陆金所公告,计葵生退任公司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以及公司授权代表,黄玉强和张旭东也辞去董事职位,郭世邦先生、刘卉先生担任非执行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计葵生在2011年加入平安保险,出任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至今已有13年。

进入2025 年,陆金所继续着大刀阔斧的改革。

4月23日,叶迪奇出任陆金所独立非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原董事长赵容奭卸任该职,但仍担任首席执行官;同时,朱培卿辞任 CFO、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由席通专接任 CFO、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

8月14日,陆金所正式任命李蕙萍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及提名与薪酬委员会成员。

图源:陆金所公告

图源:陆金所公告

在《节点财经》看来,陆金所管理层调整和组织架构变革,是公司完善内控机制、应对风险的应时措施,但也凸显平安试图通过调兵遣将,不断强化对陆金所的管控与协同的野心。

比如,先前被任命为非执行董事的郭世邦,为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

而此番变革,最终能带来怎样的效果,尚有待观察。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