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遭重罚,证监会开年"首罚"超千万

18d84d69-6cd6-4757-9378-7119462424d3_副本.jpg

  《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2025年伊始,资本市场的严监管风潮持续升温,证监会对券商投行业务的合规性展开了更为严格的审查。

  《笔尖网》关注到,近日,东吴证券因在国美通讯和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中存在未勤勉尽责的行为,被证监会合计罚没超过1300万元,这一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悉,东吴证券此次被罚涉及两个项目:其一是2020年的国美通讯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作为保荐承销机构,东吴证券未能审慎核查发行募集文件的真实性和贸易业务内控流程,导致相关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其二是2014年的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东吴证券在保荐和持续督导过程中,同样未能勤勉尽责,未对重大采购合同和发行对象履行认购义务的能力进行充分核查。

  对于国美通讯项目,东吴证券被“没一罚一”:没收保荐收入94.34万元,并罚款100万元;承销收入471.70万元被没收并罚款50万元;而对于紫鑫药业项目,由于问题更为严重,东吴证券被“没一罚二”:在没收206.80万元保荐业务收入的同时,还被处以413.60万元的罚款。

  相关领域人士指出,这两个项目的违规行为,虽然发生在多年前,但在当时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彼时,随着IPO的快速扩容,投行竞争激烈,人手紧张,导致一些尽调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现请实习生或外包团队完成尽调工作的现象。然而,随着证监会监管力度的加强,这种“走过场”式的尽调已经难以为继。

  东吴证券此次被罚,不仅经济损失巨大,更对其投行业务的声誉和市场信任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也给其他投行机构敲响了警钟,显示了监管机构对投行业务合规性的零容忍态度。

  同时,此事件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进一步加强投行业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如何提高尽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些都是摆在所有投行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AI财评
东吴证券因在国美通讯和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中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罚没超1300万元,这一事件凸显了资本市场严监管趋势的加强。此次处罚不仅对东吴证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对其投行业务声誉和市场信任度构成打击。从财经视角看,此事件反映了投行在激烈竞争和业务扩张压力下,可能忽视合规性和尽调质量的问题。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投行机构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尽调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这也提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应更加关注投行的合规记录和尽调质量,以降低投资风险。整体而言,此事件是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对提升整个行业的合规意识和操作标准具有积极意义。